新海南客戶端、南海網、南國都市報記者 蘇桂除
核酸檢測實驗室的檢測師,是距離病毒最近的人。在抗疫戰場上,除了沖鋒在前被人們所熟知的“大白”外,他們是一群“隱藏”在核酸檢測實驗室里,每天與病毒“面對面”的“幕后英雄”“排雷兵”。4月11日,記者走近瓊海市人民醫院臨床基因擴增檢驗實驗室(PCR實驗室),透過這些不分晝夜的幕后英雄,感受一下他們的艱辛和擔當。
樣本提取操作間里,6名全身穿著三級防護服的檢測師正在有條不紊地忙碌著。記者 蘇桂除 攝
身穿三級防護服 每天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
林傳愛是PCR實驗室的一名核酸檢測師。他跟全科室的其他同事一樣,在本輪瓊海疫情防控中,時常工作十幾個小時,甚至24小時。核酸檢測耗時長,是一項考驗體力的工作。
“我從早上8點一直到現在還沒下班呢,今晚至少得忙到10點后才能下班了。”4月11日17時,已經連續工作了9個小時的林傳愛,走出實驗室,脫下厚重的防護服,摘下N95口罩和防護面屏,深深地呼了一口氣,癱坐在椅子上。
林傳愛在做核酸檢測。記者 蘇桂除 攝
在瓊海市人民醫院,記者透過PCR實驗室的玻璃往里看到,兩個并排的實驗操作間,每個不到10平方米,里頭的那間樣本提取操作間里,6名全身穿著三級防護服的檢測師正在有條不紊地忙碌著。撕袋、消毒、掃碼、加樣、點樣……6人分工明確,忙而不亂。
采訪中,記者了解到,檢測師們在負壓的環境中連續工作8小時以上,期間被防護服、N95口罩、防護面屏、手套等“全副武裝”,實驗過程中不能飲水、上廁所……這不僅要求檢測員有過硬的身體素質,更是一種心理抗壓考驗。
面對每一輪的區域核酸檢測,每天上萬人份的標本量,要對每一個標本進行信息核對、編號、加樣,提取,然后再利用實時熒光定量PCR的方法進行檢測,最后判定結果并發出報告,高強度工作12小時以上,林傳愛等檢測師們毫無怨言。
夫妻齊上陣“抗疫” “這是我們的職責”
面對核酸檢測數量的激增,瓊海市人民醫院PCR實驗室的每個人,每天都在核酸檢測中爭分奪秒,不分白天黑夜,只為快速檢測,切斷“病毒”傳播途徑,保護群眾生命健康安全。
“快檢一般2個小時出結果。”林傳愛告訴記者,每一份核酸樣本,從轉運窗送過來后,開箱、取樣、點樣、擴增到出結果,一般在凌晨六七點鐘。所以,該實驗室24小時連軸轉很正常,每天2-3個班次,每個班次7至8人,大家都在跟時間賽跑。
核酸樣本在源源不斷送過來。記者 蘇桂除 攝
作為一名“90”后,林傳愛于2016年從海南醫學院畢業后,到瓊海市人民醫院工作。2021年,PCR實驗室投入使用后,林傳愛成了該實驗室的“總指揮”。
他曾在2020年初,湖北疫情暴發后,主動請纓,支援荊州開展核酸檢測,并出色完成支援任務。
他的妻子葉珊珊也在瓊海市人民醫院病理科工作。在本輪疫情中,她也站在防疫的一線,夫妻雙雙在崗同“抗疫”。
“其實我很擔心老婆。”林傳愛說,因為自己剛開始住在隔離酒店,又碰上全市幾輪大面積全員核酸,檢測任務重,時間緊,直到4月8日晚才回了一趟家。
“我們就是干這個的,這是我們的職責,就是有些愧對家人,好在他們都很理解我,支持我。”林傳愛說,上了戰場,就什么都顧不上了,只想準確無誤地完成每一步操作,早點結束實驗、出結果。
據瓊海市衛生健康委提供的數字顯示,3月31日至4月10日,瓊海累計核酸檢測306421人次。而瓊海只有4家核酸實驗室(不含樂城)具備核酸檢測資質,每日核酸檢測能力20000單管。從4月11日起至16日,瓊海市在全市10個鎮(區)開展兩輪“3天3輪”全員核酸檢測,人數再創新高,核酸樣本正源源不斷地送到這四家核酸實驗室,短時間內要完成如此大量的核酸檢測量,全靠像林傳愛這樣的檢測師們在背后的辛苦付出。
22-04-14 23:21
22-04-14 22:36
22-04-14 19:52
22-04-14 21:49
22-04-14 21:52
掃描下載南海網客戶端
掃描關注南海網微信公眾號